《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小说大结局免费阅读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小说全文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小说大结局免费阅读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小说全文

时间:2021-03-16 14:01:42作者:兰君

主人公叫张爱玲,胡兰成的书名叫《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兰君所编写的青春类型的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一直认为:张爱玲是不能接受胡兰成出轨的。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她的内心无比痛苦,不然就不会为爱搭上所有的幸福后,又永远地失去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此后经年,她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定居,无非就是想远离故土的纷...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免费试读

一个男人真正动了感情的时候,他的爱较女人的大得多。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女人恨起一个人来,倒比男人持久得多。

“啊,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为钱为寡的选择

时至今日,在多数人眼中,“寡妇”一词依然充满贬义,尤其是在数十年前。当一个女人失去她的丈夫,她的人生往往不再完整,甚至会被看作是莫大的悲哀。

但是张爱玲并不如此认为,她的笔下有多个“寡妇角色”,而这些角色不似苦情戏中失去丈夫后女人便一蹶不振,而是为了钱心甘情愿当寡妇。

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些角色生灵活现,其中一部小说讲述的就是寡妇的故事,比如梁太太和葛薇龙。

这两位女性人物出现在小说《第一炉香》中,写的是两个女人为了金钱不惜牺牲爱情,选择做两代寡妇的故事。

梁太太为了钱,嫁给了一个老头,然后耗尽后半生的幸福“专等他死”,这简直是把一个寡妇做到了极致——风流潇洒,既有了生活的依靠,也不乏情人的关照。

更甚至,梁太太还将自己做寡妇的心得,积极地传授给侄女葛薇龙。

葛薇龙原本是一个心思单纯的女学生,只是由于家境贫穷,不得不向生活富裕的姑母求助。姑母的豪宅“依稀还见的那黄底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毫无疑问,这样的房间使葛薇龙内心震惊,只觉得有点儿像古代的皇陵。

然而,她到底是单纯的孩子,面对姑母为自己准备的漂亮衣服,她还是“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地一件件试穿”。热乎劲儿一过,她又幡然醒悟:“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着这么多衣服?这跟大三堂子里头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

虽然她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能和姑妈一样选择“钱”,但是心底那颗蠢蠢欲动的虚荣心,在无形之中战胜了她薄弱的抵抗力。于是,她对着那些好看的衣服,自言自语道:“看看也好,看看也好!”

这样地给自己借口,让她逐渐沉迷于靡丽的生活中。

不知是幸运抑或是不幸,与此同时,她的生命里出现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

而此时,葛薇龙心底燃起希望的星星火焰,那便是“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

张爱玲笔下的许多女子,都将“嫁个有钱的阔佬”当作生命中必须完成的光荣使命,葛薇龙也未能例外。她如那些女子一般,振振有词地安慰自己:也只能做这个“为钱”的选择。在那样的社会,她挚爱的并非是那个男人,而是那男人拥有的金钱。

在金钱为主导的世界,想说爱情似乎很难。

现在的人们也是一样,女人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依然是“黄金”做主体。

她们的唯一区别,只是比那个时候的女子选择了更多的金钱而又不必被人鄙视,原因是,大家都这样生存着,都在为了获得更多的黄金而忙碌着。

男女都如此,只是各自的方法不同而已。

女子实在不知道,除了利用婚姻和动用自己的姿色,为自己获取一份坚实的物质婚姻之外,还能有什么东西可以保障她们在下岗、失业、没钱之后还能体面地生存下去。

婚姻好似女子命运的转折点,它可以让女子从无到有,从贫瘠到富有,从卑贱到高贵……于是,女人上下求索,利用自身的资源——花儿一样的年纪和容貌,去搭乘那班名为欲望的列车,驶往婚姻的围城,用自己的青春和贪婪去打造玉食锦衣的理想生活。

似乎,这才是女子正确的选择。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人会这样选择,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张爱玲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她是在纯粹的爱情失败以后,才走上了利用“美色”交换余生的道路。

遇到赖雅的张爱玲,时年刚刚36岁,而赖雅却已是65岁的高龄。从相识到步入婚姻,这段婚姻定格之迅速几乎令所有人咋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

或许是因为这样,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这段婚姻的背后是什么。

而传记作家司马新的评论,无疑给了人们一种最合理的答案:“张爱玲虽然结过一次婚,而且这时也不是一个羞答答的少女,但她始终是一个矜持的女人。因此,人们不免感到诧异,为什么这一次罗曼史会发展得如此之快。

“其实,张爱玲已意识到自己既寂寞,又像片无根之萍,尽管已搬到美国居住,但这种居无定所、事无定职的漂泊感依旧如故……她为自己蒙羞的未来感到焦虑,面临多方面的窘迫,她选择了赖雅做依靠。”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似乎看出了所有女人在生活压力下的悲凉和无奈。

一个女人所需要的那个依托,是生命的一个支撑点,张爱玲也不例外,她需要这个支撑点,不然生命就无法继续。

于张爱玲而言,与赖雅的结合不仅是想寻求情感上的依托,也是想获得经济上的支持。

对于这段婚姻,数年后人们还一直在讨论。其实,这种讨论是比较让人生厌的,一个女子在无法排解的压力下,用婚姻来解决自己的窘况,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只是千万别做曹七巧那样的女人,就好了。

把悲伤留给自己

说起悲伤,每个人都有。

痛苦就像是人一生必经的路途,且如影随形。但也正是痛苦使人明白,活着原本就并非易事,需要顽强的心理去克服、接纳很多悲伤。

如果你读过“祥林嫂”的故事,就能明白那只总把自己伤疤揭开给人看的猴子是有多愚蠢。

悲伤来的时候,最忌丧心病狂地分享——因为悲伤是不能分享的,只能用来隐藏。你若露出伤疤祈求得到别人的同情,结果只会为自己带来更大的悲伤。

反而,那些历经风雨不动声色的女子,更值得人褒奖赞扬。要知道,笑,全世界可以和你一起笑;但是哭,只能自己哭。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很少人喜欢靠近阴郁。

人们之所以喜欢太阳,是因为太阳可以给自己带来温暖、光明和希望。而悲伤,就像寒冬里的一把刀,会不小心扎进心脏,那种不快乐的感觉,让人排斥。

相较于男子,女子似乎更容易产生悲伤。情绪来了,就像走进一座毫无头绪的迷宫,用尽力气也未能辨别出方向。只是,女子跟女子也不大相同,有些女子擅长将悲伤隐藏,默默地坚强;有些女子却忍不住时时提起,每次都在一个伤口上摔倒几次。

谁更聪明,谁更招人喜欢,人们显而易见。

张爱玲是半生快乐、半生忧伤的女人。她出生在一个不快乐的家庭,童年缺乏爱与关怀,令她渴望拥有一段轰轰烈烈、无所顾忌的爱情。最终,她实现了——胡兰成确实有着她对异性的一切幻想,她也跟他有过那么一段快乐无忧的时光。

在那段爱情中,她像所有女人一样,将自己的幸福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所有人,通过她的笔、通过她的小说,让整个文坛都为她的爱情和才华感到震惊。

但很不幸的,这段她视若生命的爱情,在给过她华丽的幸福后,竟也荒诞而迅疾地凋谢。胡兰成固然是好,但却犯了人性中极为常见的毛病——“贪”。

其实,我一直认为:张爱玲是不能接受胡兰成出轨的。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她的内心无比痛苦,不然就不会为爱搭上所有的幸福后,又永远地失去了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此后经年,她漂洋过海去了美国定居,无非就是想远离故土的纷争,彻底忘记这一段不堪的爱情游戏。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喜爱她的读者,总是不出意外地站在她的角度,纷纷咒骂胡兰成这个负心汉的原因。

说起来,爱原本就不公平,也根本没有对错可分——有的,只是珍惜与否。

作为女人,张爱玲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付出全部的代价去爱,却只能得到萎谢的结果,这真的很不公平。

然而,真正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她对待背叛者的姿态。那种高傲的、不容轻蔑的姿态,是即使在爱的时候可以为你低到尘埃,也还保留着自己一颗最原始的自尊心。

所以,张爱玲没有对任何人展示她的悲伤,而是默默地关上房门,独自流泪。尽管,此后她这一生都没能走出这段悲伤,但与负心人了结前缘的做法,却有着说不完的潇洒。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这句话或许是对胡兰成最完美的概括。

最后一次见面,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知前缘已尽,当晚却仍旧分房睡。到了早上,胡兰成离开之前,去她的床前低身吻别,她无助地伸出双手一把抱住他,哽咽地叫了一声“兰成”,便再也说不出话来。

其实,如果当时挽留,胡兰成必会留下,两个人之间也可再有继续。但是,倔强如张爱玲,还是坚定地选择了放手——就像《七月与安生》里,七月说的:“我不会嫁给一个不够爱我的男人。”

我想,没有几个女人能够接受一份不完整的爱情。

这次离别之后,张爱玲没有马上提出分手,而是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消化情伤。正是有这样一段时间的间隔,才能甄别出她是真的下定决心,不是在玩猜谜游戏。

诀别信是这样写的:“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吉’,小劫,劫难之隐语),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随信,还附加了30万元——当时她的经济状况也不甚好,但还是一拿到剧本的稿费,就给对方邮寄了去。到底曾经爱过,纵然不舍,也仍有关心。

大概对于张爱玲来说,忍痛割爱总好过无爱的苦涩。但这次的离开,竟也令她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在胡兰成的心里,张爱玲因是旷世奇才,所以就较之别的女人不一般——其实他哪里懂得,陷入爱情里的女子并没什么不同。张爱玲更不会因为她有才华,就比一般的女子耐受力强。因为爱情从来都是自私的,容不得第三者。

张爱玲虽然痛苦,却没有埋怨整个世界,更没有借助笔力,满世界去撒泼,而只是轻轻地告诉爱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这样重重的伤害,却以如此淡淡的口吻说出来,不仅仅是将自己的伤口做一个完美的句号,给自己一个华丽的转身,也是对自己那唯一一份爱的尊重。

她说她不会再爱别人,可见这份爱在她心头的分量。但尽管如此,她也没有全部依赖这个男人,为了不舍得而选择不离开——能够离开一个爱错的人,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陈升唱过一首歌:“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人活在这世上,想要不受伤、不被伤简直太难了,除非你铁石心肠谁都不爱。但有人在处理悲伤时,就总能很淡然,只将这些痛苦留给自己,从不昭告天下。

这样的悲伤,在默默地消化之后,已经转成稳固自己成长的一份能量。而哭着喊着恨不能让全天下的人都了解你的痛苦的人,只能被陌生人的眼泪唾弃,沦为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他说风雨中这点儿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应当如此。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

当男人和女人因为爱情结合后,就需要走进婚姻。

婚姻不同于爱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却绝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它牵扯到三个家庭。一个人一生中所有的知识、智慧、道德等,都要通过婚姻来检验。

简单来说,维持稳固的婚姻需要一种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在婚后顺利地通过那一系列来自生活的挫折考验。婚姻需要的东西太多了,爱情是无法全部承载的!

婚姻不但需要两人有共同的爱好,甚至受到各自社会地位、各自喜好等的影响。张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两个人都高估了爱情的力量,而忽视了彼此之间存在的其他差异。用俗话来说,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也许,张爱玲从来就没有把婚姻放在天平上去品评,她只是尊重自己的感觉,爱情来了也便来了,不去改变也不去塑造。即使她和胡兰成结了婚,也还是不愿意胡兰成因为结婚而有一丝一毫的改变——她为了给胡兰成这种自由,甚至可以允许他狎妓游玩。

而无耻的胡兰成却以为是张爱玲本来就不在乎这些事情,殊不知,张爱玲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原本,她的这些忍让是为换回他的“浪子回头”和觉醒,盼他能够珍惜自己的这份真心。却没想到,他竟变本加厉,出轨的游戏越玩越大,终令张爱玲难以承受,走向崩溃。

在爱着的时候,人们的忍耐力总是能够轻易超出自己的想象——或许是不忍心失去对方,或许是不舍得对自己残忍,所以留恋那一点儿爱着的温存。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只求能陪在你身边就好。”然而,这样的忍让并不值得人感动——此时陪在身边就好,以后呢?只要满足了条件1,以后就还有2、3、4多个条件等待着。别忘了,人永远都有欲望。

刚走进婚姻的张爱玲和胡兰成,正是在爱情彼此满足的基础上;但走进婚姻以后,张爱玲对胡兰成的要求也就不再像从前那么随便和简单——爱情是讲求奉献和牺牲的,婚姻却讲求彼此要忠诚。

尤其在当时那个战乱年代,人心易碎。情感上始终没有归属的张爱玲,在有了胡兰成之后,更难与他分离。于是,在分别几个月之后,她终于按捺不住,南下寻他。不过,在见到他又躲进了新欢怀抱的那一刻,她终于在雨中醒悟。

多么痛的领悟!

张爱玲此时才懂得,这样一个花花心肠的男人,终究注定无法为她的情感买单。她一生渴望能有一个僻静的岛屿容身,却在倾注一腔热血后,不得不回头。

婚姻不是儿戏,它是以两个人为中心和基础的家族问题,这个家族问题的复杂和无奈,有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应对问题。有很多恋人在结婚的最初,都无比笃信自己的婚姻可以地久天长,可是当他们一步步走过来时才发现,生活早已偏离了当初的设想。

婚姻是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认真规划。两个人搭伙过日子,不但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对方负责。而爱情却有着许多盲目,爱,本身就是爱情成立的唯一理由。

爱着一个人时,我们的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看不清、辨不明,只跟着感觉走就行。而婚姻却需要揭开这层面纱,去考虑更多实际的东西,诸如此人的性格适不适合我,在一起会不会感觉到累,等等。

婚姻是一种性价比的组合,当你选择的对象越适合长时间的相处,则性价比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爱可以很大胆很想当然地去爱,选择结婚就是一件需要相当谨慎的事了。

对婚姻生活的认识,是随着年龄和婚姻生活的长短而变化的。最初刚刚步入婚姻生活的人,对爱情的长久是充满信心的;而婚后的人们,则对婚姻开始产生怀疑。

怀疑是最厉害的武器,产生了就会一直存在,当初自己满心欢喜的婚姻就有可能被扼杀。

而已经共同生活了10年以上的人,则已经不再去想长久的问题,更多的是归入一种自然的生活。他们的婚姻虽然已经有了点儿感觉,但又不是很到位,似乎缺少点儿感觉。

再往下去推,结婚20年或者30年的中年人,他们可能更像两个莫逆之交,生活各方面也早已形成默契,懂得对方的喜好,并已经能承受彼此不同的生活习惯给自己造成的影响。虽然这可能与结婚时的目的是相违背的,但却是实际的。

婚嫁的前提,不仅是两个人同意就行了,更得需要双方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理解、支持和祝福。

这是问题,也是结论。

因为每个人所设想的答案都和现实生活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尽管在结婚的时候,两个新人也许会信誓旦旦地要守护两个人的世界,可是,随着生活的继续,这场婚姻会有很多人参与进来。

就算你再排斥也会有第三个人参与,别忘了还有一个孩子——孩子所带动的社会关系更是不可以随意被抹杀掉的。更何况,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没有哪一桩婚姻是可以撇开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的。

因此,在事实上,婚姻已经不是两个人,也不可能是两个人的事情。它与爱情就像是两条不同的轨迹,凡是步入婚姻的人,一定要清醒地面对爱情褪色之后的淡漠,踏实地面对“过日子”的平凡与单调!

就像你在履行合同的时候,要有面对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不能实现的心理准备。不要单纯地以为有了爱情的陪伴,两个人就可以很轻易地白头偕老——婚姻中的种种变化,就像各种潜伏的危机,你很难预测它爆发的时间。

所以,面对婚姻,只有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在事情突发时,及时找到应对的方法,进而挽救自己的婚姻。

婚姻里面没有爱情,也不是什么悲剧

“你不像结婚之前那么爱我了!”

“我觉得你结婚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我都不认识了!”

这样的话语,在两性关系中并不陌生,且通常更容易是女性的观点。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就有这样的写照:“白流苏再婚以后,范柳原不再对她甜言蜜语,他说那是因为他把她当作自家人了。”

自家人,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解释,但却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儿悲凉。

就因为丈夫已经把自己当作自家人,两个人之间早已没了初见时的心跳与激情,握着对方的手就像是左手握住右手,没有感觉,只有彼此依存。

两个人之间再没有新鲜感,没有了极致的吸引,只有相互取暖。

没有了小鹿乱跳时的紧张,只有日渐苍老的皮肤和眼神。因此,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所有的人都坚信,婚姻应该是因爱情而产生的,爱情也应该是婚姻生活的绝对主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势必会烟消云散,因为肾上腺的分泌本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根本无法旷日持久。

试想,双双殉情甘愿化蝶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如果结成夫妻走入婚姻,那么,他们的爱情还会剩下多少?

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被父母同意结婚,那么,他们之间还会不会有爱情?

如果这些爱情都同样经受过平淡的流年,那么,爱情还会不会出现在他们之间?

让我们把所有的设想都回归现实,我们将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女人需要的不过是一个温暖的家庭。

这个温暖的家庭,可以没有爱情,但只要有亲情和道德支撑着,就能为女人挡风遮雨——比起炙热而短暂的爱情,亲情虽不激烈,却更具有稳定性。

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许比有爱情的婚姻更能持久。

要知道,爱一个人,一定是有附加条件的,一定是盼望能从对方那里获得更多、更厚重的爱。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如果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长此以往,你将只有更痛苦。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所有的爱情都有保质期。时间久了,激情总会退却——人体的皮肤展开不过两平方米,翻来覆去、日日夜夜地看,总会生厌。而习惯也就在这激情逐渐退去的过程中,得以形成。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以为爱消失了,其实并没有,它只是化作你身体的一部分,如影随形。不信你试试看:也许平时你不会有任何感觉,但若有天你们争吵,甚至提出分离,心还是会痛的。

电影《大话西游》里,紫霞去到至尊宝的身体里,才发现曾有人在他的心里流下过一滴泪。人对感情这件事,其实是迟钝的,要在很久以后才能发现,自己其实还在深爱着对方。

所以,那些出轨的男人,最后多少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齿和后悔。因为,为了那一时的新鲜感,失去的是自己早已习惯的平静生活。

这或许正是人的本性吧,拥有的时候大多不会去珍惜,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着。

回首从古至今的许多桩婚姻,可以发现,似乎没有多少是因为爱情而牢牢维系的。相反,亲情和道德倒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的婚姻,很多都没有所谓的爱情,但却基本上都能白头到老。而现在,被我们过分吹捧的,一定要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的婚姻,反而更容易解体。更可笑的是,解体的理由大多是:没有了爱情。

婚姻中,其实是可以不存在爱情的。

因为年龄、父母的压力,勉强找到一个算是适合自己的人结婚,虽谈不上什么真正的爱情,却足以在婚姻中拥有一份稳定的幸福。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龄剩男剩女结婚,越来越倾向于寻找一个能与自己性格合适的人相处。

比如,我身边就有一个女孩子,她非常爱她的大学同学,两个人互相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在一起,白头偕老。但这个男孩子刚刚毕业,没有好的工作,前途未卜,连他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更别说去负担女孩子的压力。

就因为这个,女孩子的父母竭力反对。因为他们是过来人,太清楚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养家的能力,女儿将来的日子会有多辛苦。

果然,半年以后,当父母不再极力干扰女孩子的恋爱后,女孩也主动提出了与他分手。

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女孩子与某军队的青年军官走到了一起。虽然,女孩子对这个青年军官没有特别的好感,但随着几次深入交往,也越加了解到他的许多优点。很快,两个人就结婚了。

婚后,这位青年军官仍旧细心爱着并照顾着自己的妻子,还托人帮她在省城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所有人看来,他们两人的结合无疑是幸福而美满的,而女孩子也逐渐领悟出老公的好来。

就如陈奕迅所唱:“我要稳稳的幸福,能用双手去碰触,每次伸手入怀中,有你的温度;我要稳稳的幸福,能抵挡失落的痛楚,一个人的路途,也不会孤独……”那究竟怎样才算是稳稳的幸福?我想,就是如上述女孩子这样的生活吧。

张爱玲认为:“女子取悦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换一个好点儿的生活环境,她们知道自己就像是鲜花一样,需要被保护和关心。”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我们带着满心的期待,却发现爱情原来只在童话中,只存在于琼瑶的小说和那遥不可及的风中。

女人的角色,只有少女时代是属于爱情的,那是唯一还称得上“女人为爱情而生”的年代。一旦走出少女时代,女人就要承担起另外的角色,而这些角色都与爱情无关。

女人要为人妻子,需要动用全部的智慧,平衡和一个男人之间数十年的合作生活;也许还要为人母,她要牺牲自己的身体,把女性转换成母性,也许就此彻底牺牲掉爱情必备的异性相吸;她还要做回自己,万一男人靠不住,生活的水准还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人生的梦想。

女人的一生要做那么多的事,想来爱情虽很重要,却也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何况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激情退却之后,只是化作另一种更稳固的亲情,扎根在彼此的生命中。

物质生活的成全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样说或许是有道理的。

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离不开物质基础。理想中,既有真爱,又拥有富裕生活的婚姻,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遇到的,再神圣的爱情也离不开面包,这的确是一个既无奈又现实的问题。

恋爱时,我们不顾一切去追求那种爱的感觉。然而,成家之后,生活的问题很实际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没有回避的可能。这对婚姻中的男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场残酷的考验。

生活,不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洒脱,如何恰如其分地安排自己那份有限的收入,满足家中老幼及另一半与自己的开支需求,再加上一些与他人的交际,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女人是细致的,也是物质的。

拿张爱玲和苏青来说,她们是两个惺惺相惜的女人,都同样悟透了常人的凡俗。尤其是张爱玲,她从来就不以伦理道德高低来确定一个人的优越性。

就算是在她们的文学世界中,母亲也不再是神圣的,女儿也不再那么懂事,她拒绝了超现实的家庭神话和虚幻的女性本质,以平静的写实做底子,在现实的家庭婚姻生活中和都市生活场景中超越了女性神话,以冷峻的真实揭穿神话的虚妄。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是活在世俗中的,是看重金钱的。

张爱玲曾描述高更的画作《永远不再》中那个“想必她曾经结结实实恋爱过”的女人,并拿她和现世里的女人做比照:“在我们的社会里,年纪大一点儿的女人,如果与情爱无缘了还要想到爱,一定要碰到无数小小的不如意,龌龊的刺恼,把自尊心弄得千疮百孔,她这里的却是没有一点儿渣滓的悲哀,因为明净,是心平气和的,那木木的棕黄脸上还带着点不相干的微笑。”

对张爱玲而言,她未必能做到“心平气和”,但她“明知挣扎无益,便不再挣扎了”。执着既然徒然,便舍弃了,便“只是萎谢”了。

唯其对“飞扬”的爱情觑得明白,心里雪亮,却偏为情所迷、为爱所动,才有现身说法的凄惨,才有回归认同凡俗生活的悲哀与无奈,才更令人生出宿命般的苍凉感。

对于女人来说,能拥有实在的物质,远比空洞的理想更为重要。怎样来对待金钱和物质,这也是女人在感情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林忆莲唱道:“爱是什么,谁能明白,穿上了你的衣,如何忘记你的吻,我走不出这一种感觉。”物质,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是感情的润滑剂,有了物质,那爱的机器才能日以继夜地运转起来。

所以说,爱情很需要物质生活的成全。也正因如此,张爱玲笔下的女主人公才拼了命地去追求物质生活。

曾有电视台做过这样一期节目,讨论物质在爱情中的分量。

一个男嘉宾说:“钱能买到一切,包括以死相许的爱情。”全场哗然,激烈反对的人非常多,无论男女都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男嘉宾给大家出了道测试题:你的仇人爱上了你的女友,现在想给你一笔钱,让你退出,你会怎样做。

所有的观众都对这种论调很不屑,都认为这个嘉宾在侮辱他们心中最圣洁的爱情。

但结果却一步步在发生改变:出5万元,几乎没有人退出;出50万元,大家也还都坚持着;当价钱出到500万元,有一部分人开始退缩,他们觉得500万的价值大于他们的爱情了,但还是有些人在坚持着;等到价码开到5000万元时,全场人都同意要钱而转让爱情。

当仅剩的一名观众仍然坚持选择爱情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有病,就连他的女朋友也说:“我虽然感动,但更感动于为我付出5000万元的人。所以,最后我会奔向愿意为我付5000万元的男人。”

物质通常都是看得见摸得到的,而对于精神,我们却只能感受。就像那5000万元一样,人人看得到,人人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能为自己带来什么。而爱情却不可以,没有人知道爱情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或者收获。

人的弱点就是这样,他们宁愿相信眼睛和手,而不是心灵。但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想要得到物质生活的成全的同时,必须有个底线,那就是不能让自己太贪心。

要知道,物质虽成全了你的生活,却绝对没有办法成全你的精神。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梁太太的结局,就是对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会导致怎样的生活的一个最好诠释。

有钱的梁太太,在丈夫死了以后,终于可以自由地追求任何一份想要的爱情,可惜她已年逾花甲,青春不再,任金山银山也换不回她爱的能力。

因此,纵然她有了梦寐以求的豪华的物质生活,但精神世界却注定永远贫瘠而荒凉。

物质生活成全了她,也毁灭了她。

美国电视剧《绝望主妇》中的漂亮模特,为了能得到好的生活条件,精挑细选嫁给了一位有钱的老公。于是,这个漂亮模特有机会就整天在华服美钻堆里打滚,但是过了段时间之后,她就开始厌倦这种生活,便要求丈夫给她一个惊喜。

有钱的丈夫因为确实喜欢自己的老婆,就好像喜欢他小时候的玩具车。果然,他很爽快地送给她一辆崭新的跑车。

在实现了一切对物质的要求后,模特开始挑剔自己的婚姻。终于,她按捺不住寂寞,和自家的园丁开始暧昧,最后终于离婚。

每个人的生活的确需要物质的成全,但过分追求物质,又会令精神家园荒芜。毫无疑问,这中间有个看不见的尺度,如何把握这个尺度,就在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中。

阅读全文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真心不错的一本书,轻松愉快的阅读,里面故事情节很搞笑!

作者:兰君类别:赘婿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小说大结局免费阅读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小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