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语的力量

红语的力量已完结

红语的力量

标签:灵异,历史,赘婿来源:掌中云作者:侯书生主角:

《红语的力量》是侯书生最近创作的轻类小说,人物真实生动,情节描写细腻,快来阅读吧。《红语的力量》精彩节选: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方志敏头颅砍下来也决不动摇信仰,这句红色名言,出自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方志敏之口...

精彩章节试读: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

—方志敏

头颅砍下来也决不动摇信仰,这句红色名言,出自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方志敏之口。

人生不能没有信仰。崇高的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信仰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虚无缥缈之物,相反,它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对于个人来说,信仰是人生成功的基础,是人生意义的重要依托。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和根本保障。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共产主义的忠实信仰者,他们在灾难深重的中国开展革命活动,以英雄般的意志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武装革命斗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一)

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征程中,革命先烈们真诚地、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并不因身陷囹圄而发生动摇。为了崇高的信仰,他们可以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能够在敌人的围剿中历经艰险毫不动摇,面对毒刑拷打毫不畏惧,在敌人的屠刀下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对共产主义信仰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正如革命烈士方志敏所说的那样:“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十分情愿的啊!”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22年7月,为寻求革命真理,方志敏来到上海,在上海逗留的时间虽短,但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上海找到了党的组织和中共领导机关,并于1924年在南昌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说:“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啊!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至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捕。

方志敏不幸被捕后,蒋介石欢欣若狂,他立即密令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千方百计劝降方志敏。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头子俞伯庆对方志敏假惺惺地说:“蒋委员长很想重用你,你为什么不早点出来呢?” 军法处长“推心置腹”地对方志敏说:“方先生,我忠告你,你们既然一败涂地,何必钻牛角尖。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 方志敏打断他的话,说:“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功名利禄视如粪土。”来自方志敏家乡弋阳县的县长,还有教过方志敏的一个乡绅,也都找过方志敏,劝其投降。方志敏回答他们:“让我投降?休想!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劝降失败了,敌人露出了豺狼的凶相,他们残酷地折磨方志敏。方志敏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毫不动摇,没有透露一点党的机密。连敌人的报纸和中央报社也不得不承认:“方志敏反对一切提议,态度非常强硬,看出他至死不会动摇。关于红军现状的一切问题,他一概拒绝回答。”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方志敏拖着病体,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用最后6个月的时间,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等20余万字的著述。实践了“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他们工作一天”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这是方志敏行刑的日子。囚车穿过戒备森严的南昌城。有人认出被五花大绑的是方志敏,不禁掉下了眼泪。刑场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方志敏挺胸昂首,敌人让他转过身去,他却笑着说:“我都不怕,你们怕什么?我要看看法西斯的子弹是怎样射穿我的胸膛!” 刽子手的手哆嗦了,扳不动枪机。方志敏望了望烟雨蒙蒙的天空,最后一眼看了看他那可爱的中国大地,挥起右臂,用尽全身的力气高喊:“打倒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 方志敏英勇牺牲了,时年不足36岁。

(二)

在中国革命事业的光辉历程中,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方志敏这样的党的儿女,为了共产主义信仰而前仆后继,勇于牺牲,才使革命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辉煌。英勇顽强的共产党儿女,像一面面飘扬的旗帜,不断鼓舞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向前推进。

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面对敌人时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它既是共产党人献身于人类最壮丽的事业的精神追求,也是为了实现绚丽梦想的不竭动力。共产主义信仰不是一击就碎的玻璃瓶,而是越面对困境越展现出巨大能量的精神武器。在新的时代,坚若磐石的共产主义信仰必将促使我们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

我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我活在世上,不是为敌人活着,是为我们的事业活着。

—王若飞

为了我们的事业,我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有不幸,就把我埋在阴山(即大青山)顶上,以表示共产主义者的崇高而圣洁的节操!

—王若飞

“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这句大义凛然的话语,出自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革命家王若飞之口。多少年来,它已成为一句红色名言,流传甚广,影响深远。这句名言充分表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为真理和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崇高品德。

(一)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而是极其宝贵的,珍惜生命是人之常情,世间常理。那么,共产党人是怎样对待生命的呢?

共产党人同样珍惜生命,然而,当革命事业需要他们面对死亡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呢?是不怕死。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向有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中国共产党人更富有无所畏惧的自我牺牲精神。他们是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

共产党人一向具有这种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于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正如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所说的“我生为真理而生,死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我活在世上,不是为敌人活着,是为我们的事业活着”。

王若飞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曾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26年参与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1931年在内蒙古包头不幸被捕,开始了6年的铁窗生涯。在监狱里,王若飞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他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如日光浴、冰水擦身、室内体操等。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你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连死也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你究竟是怎么回事?”王若飞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壮的身体,才能更有利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他的道理讲得很透,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作,也都开始锻炼身体,投入更艰苦的斗争中去。

在近6年的铁窗生活中,王若飞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对真理的追求的大无畏精神。

(二)

通往革命成功的道路上充满着腥风血雨,可以说,革命者始终是与“死神”相伴。只有磐石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中国革命的事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符合正义的,而正义的事业是必然要胜利的。所以,他们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1927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国民党背信弃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突然袭击,发动反革命政变和屠杀。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无数位像王若飞这样的英雄,他们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他们中的有些人虽然死了,但却浩气长存,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为了新中国,前进!”

为了党的事业,我一定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除掉思想上的缺点,不怕艰苦困难,不怕流血牺牲,革命到底!

—董存瑞

一个革命同志,他做事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不是为了被人奖励,而是为了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幸福。

—董存瑞

“为了新中国,前进!”这是牺牲时年仅19岁的董存瑞发自内心的呐喊。

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将共产主义理想和国家的民主独立结合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历史诗话。董存瑞,一位普通的战士,他把生死置之度外,舍身为国,不仅为后人流传下舍身炸碉堡的不朽故事,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一)

让我们来回顾和缅怀一下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一贫苦农民家庭。1945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4月,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因机智地夺下敌人的一挺机枪而被记大功一次,并被部队授予“勇敢奖章”。董存瑞机智勇敢,在部队多次立功,至牺牲前,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是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了党。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敌人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还被称为“模范工事”。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的六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战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

战斗开始后,董存瑞带领战友们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他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到,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都因没有木托而滑了下来。

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毛泽东在会上亲切接见了董存瑞的父亲。1956年,为了纪念董存瑞,河北省隆化县和董存瑞的家乡各建立了一个存瑞乡。1957年5月29日,朱德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写了“舍身为国,永垂不朽”的题词。

(二)

在革命战争年代,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志士,他们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了建立崭新的新中国,不惧牺牲,英勇奋斗,积极、努力地奋斗着。

他们从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天起,就下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决心,做好了为革命献身的准备,他们始终坚贞不屈,将生死置之度外。今天,很多先烈的英雄事迹仍萦绕在我们耳边,令我们心潮澎湃,这些革命先烈的壮烈故事表现出了共产党员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是对共产党员信念的完美诠释,五星红旗因为他们抛洒的鲜血而格外鲜艳夺目。董存瑞等革命先烈们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新中国,前进!”这一豪言壮语永远鼓舞着我们不断向前进。今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都应继承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成千上万的先烈的遗志,高举起他们的旗帜,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伟大国家而努力奋斗。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

“只有从根本上推翻独裁的剥削阶级政权,广大劳苦大众才能彻底翻身解放。”

—毛泽东

从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

—安源路矿工人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这是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所发出的冲天呐喊。它曾唤醒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产业工人的觉悟,鼓舞着广大工人为翻身做主人而英勇斗争。这句口号今天听起来仍然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

(一)

“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这一出自于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的口号,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工人阶级悲惨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工人阶级要求做“人”、要做“主人”的强烈愿望,从这句口号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当时工人阶级的苦难,又可以感受到工人阶级为了自身权利呐喊而渴望自由的急切心情。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时代,工人阶级毫无人身自由可言,过着牛马式的悲惨生活,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工人阶级迫切地求翻身,求解放,希望推翻旧世界,建立一个美好的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人从工人阶级的自身权益出发,组织和领导了工人阶级举行大罢工,从而改变工人阶级的悲惨境遇。可以说,安源路矿大罢工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株萍铁路是专为运输萍乡煤矿的煤炭而建的。路矿两局共有工人1.3万余人。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厂矿之一。汉冶萍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安源路矿工人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由于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的传统,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1921年秋,毛泽东亲自到安源路矿工人中开展工作。随后,党又派李立三同志去安源常驻,先后在工人中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共产党支部,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1922年,资本家请萍乡县署正式布告查封工人俱乐部。路矿当局一连三个月拖欠工人工资,使工人生活陷入绝境。工人俱乐部向路矿当局提出了保护俱乐部和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然而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工人们决定举行大罢工。1922年9月14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在汽笛声中,一万多名工人手持火把,挥动着他们使用的斧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喊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俱乐部发表的罢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权利、改善工人福利待遇、增加工资、废除封建把头制等17项要求,限定路矿当局必须于18日9时前予以答复。同时,工人监察队在街道上巡逻,整个安源秩序井然。

经过刘少奇与路矿当局的谈判,9月18日上午,罢工斗争取得胜利。路矿当局同工人俱乐部代表签订了有13款内容的条约,接受工人们提出的要求。18日下午,俱乐部在大操坪举行大会,庆祝罢工胜利。当日,俱乐部发表《上工宣言》,路局工人当日复工,矿局工人次日早上4时起全部复工。

罢工斗争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养成无产阶级支配社会的潜伏势力”,最终将社会改造成没有阶级压迫、产业公有的社会。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主要口号“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安源工人过去20多年间的屡次反抗均遭失败,而这次罢工取得了胜利,使工人深切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和组织性。

对于这次罢工及其胜利,刘少奇、朱少连在1923年8月合著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中曾作如下评述:“这一次大罢工,共计罢工5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而仅有的事。”邓中夏也曾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说:“在此消沉期中,特别出奇的要算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真为硕果仅存。”

罢工胜利后不久,工人俱乐部的成员就由罢工前的700多人猛增到1.2万多人。路矿全体工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以中共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阶级队伍。在此基础上,安源工人俱乐部同粤汉铁路工人联合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并发起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和汉冶萍总工会,又与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建立了联系。最后,铁路工会联合起来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从而大大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全国大联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影响深远,成为现代中国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罢工事件。

(二)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义无反顾的崇高气节,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的战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感受到工人阶级的苦难,立志于改变工人阶级牛马不如的生活,使得工人阶级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主人。安源路矿工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喊出了“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呐喊,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他们的行动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维护了工人阶级的权利,在工人阶级的奋斗历史中留下了光辉亮丽的一笔。

在旧的时代,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为自己争取独立的斗争,跟着党走,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在如今这个时代,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不应当淡化而应当加强。目前中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工人阶级应当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工人阶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应当发扬以前求解放的那种精神,努力奋斗,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代表了多少人的心声,代表了受苦难的中华民族长久的呐喊。是的,在1949年,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斗,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终于站立起来了。

(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饱经磨难,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种势力的压迫,惶惶而不可终日。身陷水深火热中的穷苦大众每一刻都在渴望翻身做主人,渴望求解放,渴望推翻这个可恶的旧世界,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这百年的历史中,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英雄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们渴望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无比坚定铿锵的声音。中国共产党的出现,犹如黑暗中的一束曙光给人民带来了希望,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精神,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声音响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会议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成立新中国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按理说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来选举新中国的新政府,可是由于当时解放战争还在激烈进行,不具备在全国选举人民代表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便提议,用各党派和人民团体政治协商的方式来决定建立新中国,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赞成。

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用政治协商的方式确定建立新的国家,只有新中国一个,一开始就体现了新中国的合法性。从1948年秋天到1949年春天,国内各界进步人士陆陆续续进入解放区,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也进入北平,在这种情况下召开新政协更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6月份就召开了政协筹备会议。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式开始,第一次新政协会议开了十天,最后在9月30日结束。出席新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一共有662人。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为此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在新政协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和解放军代表陈毅等12人发表了讲话,政协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平,同时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公历纪年,同时确定10月1日为建国日,也就是后来的国庆日。新政协会议又决定在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奠基典礼。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二)

100多年以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中国的灿烂光辉的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很多运动和革命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给中国革命赋予了真正的希望与梦想,中国共产党以解放全中国劳苦大众为奋斗目标,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不畏艰险,以坚如磐石般的革命信心进行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一个让无数人梦想的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激情豪迈的声音让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怀。它标志着长期受苦难的中华同胞终于实现了求翻身,求解放,推翻旧世界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幸福生活。

今天,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富起来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实力已大大增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体。经过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了良好的体制与机制保障。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

饮水思源,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他们的长期浴血奋斗,才奠定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坚实牢固的基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首歌的歌名。由于这首歌经久不衰的传唱,从而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一句脍炙人口的红色语录。

(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创作,有其特殊的背景。1943年3月10日出版了蒋介石作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当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于同年8月2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批判了这本书,并在结尾说:“如果今日的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由此创作了一首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1943年在曹火星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他和战友们深入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此时,19岁的他目睹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挽救苦难的中国……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他脑海中升起。于是,他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谱写出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真理的最强音。他借用当地民间流行的民歌《霸王鞭》的形式,满怀激情地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此歌曲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看后建议添加上一个“新”字,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名字。这首歌不仅是曹火星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大贡献,也对于坚定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祖国大地上唱得最响亮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唱得最多的歌。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呢?这是因为:

——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创建新中国的科学理论。1921年7月,云重雾浓中,南湖的红船载起了使命和希望。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通过长期的奋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思想。这样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才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

——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创建新中国的正确道路。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了一个建立新世界的典范。“走俄国人的道路”这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结论,然而残酷的斗争和沉重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为创建新中国付出了最高昂的代价。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烈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中国共产党人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英雄史诗。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座信念的丰碑,用自己的信仰,一寸一寸顽强地推进着创建新中国的征程。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实现历史性进步和飞跃的9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开拓前进,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恢宏壮丽的新篇章。

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民得出的结论,是历史昭示的真理!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没有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英勇奋斗,没有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新中国的建立是不可能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最深刻的真理。这一真理,是人民群众从生活的实践中感受到的,是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实践铸就的。她在困难时凝聚人心,在奋斗中激励斗志,在胜利时指引我们永远向前!

二、存天地正气,树完美人格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都渴望自由地工作与生活,因为自由是获得人的尊严最基本的条件。为着自由和人的尊严,甚至可以牺牲人的生命。裴多菲曾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然而,在共产党人看来,自由决不等于苟且偷安,为了获得自由而决不能丧失共产党人的品格和浩然正气。正如叶挺将军的诗中言:“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为了坚持真理、弘扬正义,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叶挺将军宁愿把牢底坐穿。

(一)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说得多好啊!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英雄气魄,一身正气,铁骨铮铮。

皖南事变发生时,叶挺作为新四军军长,为了保存新四军所剩不多的抗日力量,下山与围剿新四军的国民党谈判,然而却被国民党所扣押。蒋介石对北伐名将叶挺的军事才能一向很欣赏,为了拉叶挺加入国民党阵营,蒋介石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但都被叶挺拒绝。叶挺被单独关进了一座庙堂。从被扣押的那一天起,叶挺就做好了进行狱中斗争的思想准备,他要把监狱当做“心灵苦斗的战场”。环境与身体的痛苦也不能动摇他的共产主义信仰。

蒋介石找来叶挺在保定军校的同学顾祝同,试图说服叶挺。顾祝同把叶挺从庙堂里接出来,以美酒佳肴宴请叶挺,叙旧交,谈友情,待之以上宾。叶挺冷眼相对,他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搞些什么把戏。终于有一天,顾祝同很动情地对叶挺说:“你又不是共产党员,何必替人受过呢!只要你愿意和我们合作抗日,我们不仅马上恢复你的自由,而且一样让你做高官。”叶挺听了这话拍案而起,大声说道:“我替谁受过?共产党有什么过?倒是你们反复无常,不顾国共合作抗日的诺言,陷害抗日的新四军,‘合作抗日’怎么说得出口?”顾祝同看劝不动叶挺,又说:“叶军长,军令、国法可是无情的呵!”叶挺把眼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我叶挺的为人你们也知道,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回到囚室,暗下决心,为抗日而死,死而无憾,背叛民族、背叛信仰的事自己绝不能做。他提笔蘸墨,在墙壁上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表达他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

(二)

人的品格支配着人的行为,左右着人生,决定着生命的轨迹。没有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有英雄的壮举,就不会有伟大的人生。共产党人,就是用红色品格武装起来的先锋战士。他们大义凛然,忠贞不二,为天地树正气,涤世间之邪风,为革命事业肝脑涂地,舍己为人。

共产党人的人格,是经革命烽火的洗礼而砥砺来的;共产党人的良心,是经万般磨难而考验过的。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共产党人总是视个人的功名利禄为粪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事业献给了全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在国家危亡,民族患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总是义无反顾地用铮铮铁骨筑起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他们正气一身、清风两袖,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英雄虽逝,然浩气长存!生命已消,但精神永生!共产党人的傲骨正气、赤胆忠魂为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谱写了最光辉的英雄史诗,并不断激励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开辟未来!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共产党员你们是杀不绝的,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你们的末日不远了。

—刘胡兰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邓小平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毛泽东为革命烈士刘胡兰的题词。这一题词已成为一则红色语录,广泛地流传下来。刘胡兰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刘胡兰的事迹激励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努力,奋勇直前。

(一)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那黑暗笼罩的年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小小年纪的刘胡兰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那时的刘胡兰才13岁。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教会秘书。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于1946年6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那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秋,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匪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接受匪徒的审问时,阎军军官大胡子张全宝问:“你是共产党员吗?”刘胡兰回答:“是。”“你们村还有别的共产党员吗?”“没有了,就我一个。”“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你不知道做共产党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 说罢,刘胡兰带着不屑的神情,大踏步地走向了刑场。

刘胡兰阔步走向刑场的时候,另外6位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同志已站在了那里。

敌人准备行刑了,他们首先拉出来一个共产党员同志,把他拖到铡刀下,“咔嚓”一声,刀刃卷了,鲜血染红了地面。接着是其他5个同志,先是乱棍打死,然后铡下头颅。

铡刀旁只剩下了刘胡兰一个人,铡刀的座子也被鲜血染红了,铡刀的刀刃已经被崩卷了,刽子手们的手在瑟瑟发抖。一些村民不忍再看,偷偷背过身去。这时,大胡子走到刘胡兰面前,问:“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

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

寒风中,刘胡兰站在刑场中央,她慢慢地把头转向母亲和小妹妹爱兰的那个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似乎在人群中寻找着父亲刘景谦的身影。

匪兵强行把刘胡兰的头扭转过去,不让她回望自己的亲人们。刘胡兰愤怒地瞪着大胡子,大义凛然地喝道:“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恶狠狠地指指那6位身首分离的烈士说:“一个样!”

敌人威逼村民充当刽子手,但是没人响应,于是他们架起机枪,企图伤害村民。 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大家死!” 说罢,刘胡兰甩开押解她的匪兵,腾、腾、腾地走到铡刀跟前,从容地躺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冰冷的铡刀上。刘胡兰面朝东,一双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深情地望向她的亲人们,行刑的敌人害怕了,他抓了把稻草,盖在刘胡兰的脸上,但被刘胡兰扯了下来。

铡刀落下,鲜血喷洒,浸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这就是一个年仅15岁的共产党员在残暴凶猛的敌人面前的大义凛然。

1947年2月,山西《晋绥日报》刊登了小英雄刘胡兰英勇牺牲的消息,使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名字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1947年3月初,当时解放区的所有报纸都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消息,延安各界慰问团派专人将署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挽联送到了云周西村。194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刘胡兰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一位小姑娘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英勇牺牲的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当时广大革命志士和解放军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和战斗斗志,他们要为小烈士报仇,英勇杀敌。

(二)

面对敌人的铡刀,刘胡兰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坚持真理的精神。

“使命”重于“生命”,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共有的品格特征。面对使命和生命的取舍,小英雄刘胡兰重使命而轻生命,用铮铮铁骨和鲜血铸就了一颗为民族独立和国家昌盛而奋斗的拳拳赤子之心。一个花季少女,她怎能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呢,她又怎能不想用生命的延续来实现无数次编织的美丽梦想呢!刘胡兰抛弃了对生命的渴望,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对使命的尊重,“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死亦有别,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对于刘胡兰短暂的一生来说,正如毛泽东同志的题词那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中国共产党烈士名册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英雄的壮举让我们肃然起敬。刘胡兰的行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不仅仅是个光荣的称号,更加意味着一种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就是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中而又不等同于群众,在关键、危险时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以至于为之无怨无悔地去奋斗、去牺牲。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向刘胡兰学习呢?邓小平和江泽民给刘胡兰的题词应该是最好的答案了。邓小平的题词是:“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胡兰精神,献身四化大业。”

刘胡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艰险的情况下,就是像她那样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许许多多革命先烈。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刘胡兰那样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努力着、奉献着。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邓中夏

“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

—江姐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健衰,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在于它给人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人的一生,赤裸裸来,赤裸裸走,这个过程是否精彩,直接维系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价值取向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就生命而言,与普通人无异,都只有一次;但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无疑比一般老百姓要高。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他们都始终以服务人民为己任,因此,这样的共产党员,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一)

在中共党史上,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党员,他是党的第一任总书记的儿子,但对父亲的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却坚决抵制。他就是陈延年,年仅29岁就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距今已有80多年。然而,80多年后他仍然活在人民的心中。2009年,他仍被选入中国共产党“双百人物”谱。

陈延年是陈独秀的长子,他于1917年考入震旦大学攻读法科,1919年12月,陈延年和一批热血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陈延年开始接触并信仰马克思主义;1922年6月,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任宣传部长,同年秋,加入法国共产党,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被选为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领导成员。1923年3月,陈延年受党派遣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夏,由于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大批干部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党中央决定抽调旅俄旅法的同志回国工作。同年10月,陈延年回国后被党中央派赴广州,先后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粤特派员、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不久,陈延年又被任命接替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在广东期间,陈延年派遣大批同志分赴香港、广西、福建南部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广东、香港、广西和闽南的党员数量从原有的几百人发展到5000多人,占当时全国党员总数的1/3左右。

陈延年还十分重视黄埔军校中党的工作。1925年1月,黄埔军校第二期学员入学后,党员人数有所增加,周恩来和陈延年遂决定将学生中原党支部扩大为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直属广东区委领导。同时成立了以共产党员蒋先云、陈赓、左权等为骨干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以团结左派革命军人。同年11月,周恩来和陈延年在征得孙中山同意后,决定组建海陆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保证党对这支革命武装的领导,周恩来、陈延年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中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到铁甲车队工作,并动员一批工人农民和进步青年到铁甲车队当兵,使铁甲车队实际上成为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1925年11月,在铁甲车队的基础上,周恩来、陈延年等商定,从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再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作为骨干,建立了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的第二天,陈延年主持召开广州党团员大会,决定迅速发动群众进行反帝斗争,声援上海人民。随后,陈延年又主持广东区委会议,决定发动香港和广州沙面租界工人大罢工。1925年6月,由陈延年、苏兆征、邓中夏等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开始了。省港大罢工共坚持了16个月,直到1926年10月胜利结束。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中,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陈延年坚决反对,他以中共广东区委的名义报告党中央,要求中央坚决抛弃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政策,并表示,虽然自己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陈延年赴武汉参加党的五大时,中央任命他接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他当即转赴上海,途中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延年虽未能出席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仍被大会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销江浙区委,成立江苏省委和浙江省委。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陈延年不顾危险,一边积极开展与敌斗争,一边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6月26日,陈延年遭国民党军警逮捕。敌人为了得到上海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他用尽了酷刑,但陈延年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敌人无计可施,遂残忍地将他杀害,时年陈延年仅29岁。

(二)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地牺牲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上染了多少英烈的鲜血。正如江姐所说的一句话,“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死去,死人也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这些革命先烈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陈延年同志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必将长存于人民心中,80多年过去了,陈延年还被评为“双百人物”,就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的最好体现。与人民共存,看似虚无缥缈,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纪念。

现在,我国正处在重大而艰难的转型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如此,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传之久远,虽死犹生。

三、一息尚存,终当努力奋斗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毛泽东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年代,为解决敌后根据地物资匮乏问题而发出的一个伟大号召。这一号召很快成为我们党领导下的抗战军民的一个响亮口号。他们依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无比坚韧的意志,最终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后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口号一直流传下来。

(一)

一提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口号,人们不仅会想起延安大生产运动的艰苦岁月,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一种精神,一种解决困难的自我奋斗精神。越是有困难,越是迎难而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百折不挠的政党。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我解放区实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实行残酷的“扫荡”和经济封锁,妄图彻底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积极推行反共政策,停止了给人民军队的粮饷,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使解放区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困难局面。

面对严重困难怎么办?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1938年12月20日《新中华报》发表了《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社论,要求各解放区指战员“一面工作一面生产,把工作与生产联系起来”。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会上作了生动而深刻的讲话,他说:“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中央军委根据党中央、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生产自给”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方针,于1942年2月向全军发出指示,要求全军各部队做到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开展生产运动。朱德总司令还提出了“屯田”政策。从此,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八路军第359旅,按照党中央的号召,1941年春开赴位于延安南面的南泥湾等地区,在那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的地方实行军队屯垦。第359旅广大指战员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在荒山上开辟了12万多亩土地,把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第359旅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都普遍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在游击区,部队一面分散作战,一面进行生产,实行“劳武结合”,很多游击队员白天耕地,夜晚训练。通过大生产运动,各解放区军民基本上解决了军民的吃饭问题,达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的,从而战胜了严重困难的局面,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领导同志也和大家一样,亲自参加劳动。毛泽东,朱德带头开荒种地,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纺线捻纱。张闻天用自己的津贴费购置了镢头和锄,在驻地附近找了一块荒地,一有空就去劳动。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具体制定了自己的生产节约计划,并把它公布在报纸上,让大家监督执行。担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同志和大家一起担粪积肥时,有几个年轻人嫌大粪臭不愿挑,他就担起担子挑,还风趣地说:“大粪不臭,是香的。”年轻人听了都笑了。陈云解释说:“大粪不是香的?用它去肥田,长出的新鲜蔬菜和瓜果不就变成香的了吗?”党中央领导同志模范带头,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二)

在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阶段,党领导的大生产运动,极大地增强了革命的力量,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过大生产,根据地军民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巍然屹立,并一天天发展壮大,坚持了长期抗战。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农民群众的公粮负担逐年减少,1941年边区政府征收公粮20万石,到了1945年就减少到12万石。按150万人计算,每人平均只负担9升3合。大生产运动还密切了军民关系。军队进行生产,建立了自己的家务,保持了劳动人民本色,侵害人民群众财物的事情不再发生了。特别是通过军民变工互助,大大增强了军民之间的团结,密切了军政关系。部队、机关,学校投入大生产运动,大大地减少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支出。同时,部队物质生活提高了,埋怨政府的事也少了。它密切了官兵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在大生产运动中,人人都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首长和士兵、领导和群众,汗流在一起,大家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它培养造就了大批懂生产、善经营、会理财的经济工作人才,为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为中国共产党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感到骄傲与自豪。大生产运动培育出了闻名于世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这一精神成为全党、全军以及全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力量和传家宝。

当年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今天并没有过时,反而应当大力提倡。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突出,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我们应当弘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牢固树立奋斗信念,克服社会发展的种种困难,为建设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而努力。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

“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毛泽东

多少年来,“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困苦,敢于面对一切恶劣环境,敢于面对一切强大敌人,勇于夺取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胜利。

“愚公移山”, 是一个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寓言故事。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奋斗目标子孙相继,不畏艰险的感人事迹。

相关内容推荐:

红语的力量

小说红语的力量点评:

《红语的力量》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写的很用心,但可能是经验不足,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好文,闲来无事看一看,调剂一下生活,还是很不错的。

最新灵异小说推荐

  • 上仙别跑徒儿来了上仙别跑徒儿来了

    非常不错的一本玄幻书,作者大雾漫漫的文化底蕴深厚扎实。人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情节跌岩起伏,很精彩,全部票砸下来。。

    作者:大雾漫漫仙侠连载中

  • 夺命之旅夺命之旅

    作者百事卟可乐大大的书都很好看,情节连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人物塑造很丰满,情感细腻,各种计谋算计,人物心理把握得恰到好处。每至关键我都会忍不住屏息,一连看好几章,更本停不下来!百事卟可乐大大写的书让我感到酣畅淋漓,身临其境。百事卟可乐大大,加油!

    作者:百事卟可乐虐文已完结

  • 隋唐狂徒隋唐狂徒

    今天刚找到《隋唐狂徒》这本宝藏书,情节跌宕起伏,梦境与现实之间把握的很好,总会给人一种期待感,作者猪八戒的师兄的文笔细腻,情感描绘很好。强烈推荐!!

    作者:猪八戒的师兄都市连载中

  • 第一神医第一神医

    《第一神医》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都市文,人物性格刻画的非常细致,虽然没有什么大起大伏,但是感觉特别充实,结局也很完美,真心喜欢

    作者:凌晨玄幻连载中

  • 总裁大人套路深总裁大人套路深

    《总裁大人套路深》这本书挺好看的,不过有后续有点冗长,情节还是很跌宕起伏的,赞赞赞

    作者:兔子不吃素官场已完结

  • 不负相思珠有泪不负相思珠有泪

    《不负相思珠有泪》希望更新快点,还有后期希望别写成言情类了言情类就好!!!

    作者:今天打老虎言情连载中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灵异> 红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