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

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

时间:2020-08-21 10:08:25作者:黄兴

《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是作者黄兴创作的轻小说,内容新颖,文笔成熟,值得一看。《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精彩节选:一在澳门游历,第一印象便是:陈年。老城仿佛仍旧迷失在一个旧时代的背影里,使人想起一个被人遗忘的酒窖,从地底重见天日之后却忘了品尝,于是便任其留在夕阳当中慢慢发酵,悄然溢出些中西混合之味。那里面...

《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 免费试读

在澳门游历,第一印象便是:陈年。

老城仿佛仍旧迷失在一个旧时代的背影里,使人想起一个被人遗忘的酒窖,从地底重见天日之后却忘了品尝,于是便任其留在夕阳当中慢慢发酵,悄然溢出些中西混合之味。那里面所有酒的标签,大概都应该被贴为“Macao”吧……

走在道路上,发现这里岁月历经风化却并未湮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昔日的风姿绰约。传统的民居旧式的檐角,从中冷不防钻出一盏欧式吊灯,轻而易举地将人带离脚下的一方土地,进入历史与文化的时空。在这儿不同的文明竟然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似乎预示着澳门正是这样一个古老和现代交织互融,历史与回忆纠缠不清的神奇地带。

狭窄街区,逼仄老巷,古摊旧铺。楼阁与院墙,点染着沧桑陈迹,角落布满生活变迁的印痕。只有街角的观音庙里仍然香火缭绕,在那儿时光仿佛从来都存在,未曾溜走。

以往澳门虽然邻近,但我对它风土人情却并没有深入了解。长久以来,它仿佛一直都伫立在香港那望不到边的楼群投下的阴影里。直到两年前,学校举办的一届澳门文化局展览,我在展位上得到过一本印刷别致的小册子(由此可见澳门政府对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上面有景点介绍和一些摄制得极其精美的照片。我第一次发现澳门的天空竟是如此蔚蓝,蓝得几乎严丝合缝。那时澳门第一次令我神往。

但即使有了这本书,澳门在我的记忆中也只停留在一些浮光掠影的表象上,除了知道是和香港一样的殖民地,对赌博、电影黑帮的传闻耳熟能详之外,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那沧海莲花的区徽,以及《七子之歌》低吟浅唱的主角。想象中,那应该是一个极具现代化的都市,虽然不及香港盛名在外,但也该有着拉斯维加斯式的激情豪迈。然而,当走在这儿的街道上,发现过往的那些想象全都如同天空的云彩,消散在那蓝得令人眩晕的天空下,城市如同午后三点的阳光,缓缓地沉落下来,将我从头到脚地覆盖。

街道都是窄长的,在房屋与房屋的夹缝之中,伸出一条余味经年的小道,车辆不紧不慢地驶过去,叮叮当当地来往穿行。路上往往只有三五行人。行走在这样的街巷之中往往给人一种少见的闲适和惬意。因为是山城,道路盘盘曲曲,高低起伏。空气中具有一种年深日远而又亲切贴近的气息,脚步不知不觉就放慢下来。最初经过的一些地区,那儿的建筑、车辆与店铺招牌都具有浓厚的东南亚色彩。假如你曾见过一间老广东的凉茶店,或者海鲜干货的铺子,门上悬着地道的金字号招牌。门前坐有一两个老太婆,悠然地摇着蒲扇,互相闲聊些家长里短,大概就能明白我的感受。

然而,这里的空气又使人品尝出一种奇特的风味:街边巴士站牌上,用繁体字一丝不苟写着的站名,全都为外文的音译。街头往来的“的士”,大多是黑底白身,远远望去神气活现。假如没有车身印着的那些五彩广告,简直就能到好莱坞的电影里友情出演警车,况且比真正的警车还要引人注目。

旅途的缘起似乎在某一天深夜,好友Susan在QQ上突然问我有没有空去澳门。她说拿到了两张澳门文化节的票,上演“四维”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一想到看戏之余还能在这座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流连一番,我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后就是满腔兴致地筹备,上网搜索地图,查询地点,打听旅馆。尔后没多久,我们就在街角的某间Pizza店里和Susan的两个朋友Karen和Theorn会齐。Theron是香港人,Karen曾在澳门读过书,那儿的衣食住行都难不倒她。我们在饭桌上就地拟好行程大纲。再往后半个多月,总担心中途有什么突发变故。然而旅行的准备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到24号清晨6点起身,搭上了前往珠海的巴士。因为前两天做兼职连续早起,导致精神不足一路上都东昏西沉。恍惚中不知过了多久,车停下到了拱北,我们尾随浩浩荡荡的人流过了关。当清醒过来,人已经站在了另一片不同的土地上。

从时间来说仍属于早晨,然而气温却已经开始炎热。出关之后,四人叫了辆出租车先直奔旅馆。旅馆是预先订好的,坐落在望厦山上。当车沿着陡峭的坡道一路盘旋而上,斜坡弯上去依然是斜坡,眼前偶然掠过附近的炮台遗址。Karen过去的学校就在附近,于是我们都惊叹当年她上学时每日竟然要在这样重重叠叠的陡坡上来回往返。

由于澳门酒店昂贵,为了把花费降到最低,我与Susan两人合住一间单人房,以这样来分摊旅费。原本下定决心抱着忍受出外旅行可以想象到的一切不便的准备来此宿夜,没想到旅馆却出乎意料的美轮美奂,精雅得简直令人受宠若惊。进门之后,单人房里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双人大床,床背整整齐齐地靠放着两个红色的枕头。看来之前有无数与我们英雄所见略同的背包客早已来此地切身实践过,所以宾馆也聪明地接纳了这种做法,把传统的“单人房”概念不落痕迹地转换为“双人的单人房”,于是彼此心照不宣地将其作为惯例。

宾馆的名字对任何一个学过历史的人都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这里叫做“望厦宾馆”,乍一听似乎很久以前听过类似的名称,然后才想起以前中学历史课本中美曾经签订过“望厦条约”。条约自然是不平等的,可时过境迁之后带来的更多是好奇。Karen告诉我们,那个条约就是我们来路上看见的一座观音庙里签订的,这更有巧遇的感觉。

旅馆那如同中西结合艺术品一般的格调,本身也像这座城市既混合而又交融的文化缩影。它的内部结构犹如一盏镶嵌着彩色玻璃的提灯,玲珑而又精巧。不起眼的细节之处也装饰得别致而饶有意趣。东方与西方,形态的和材质都仿佛浑然天成融为一炉。虽然格局小巧确却格外令人惊艳。

门外是西式的遮阳篷,踏上几级台阶便看见一扇涡漩纹的雕花铁门,镶嵌着香槟色的玻璃。木色的地板搭配老式青花瓷,蜡烛形的枝形吊灯下却悬挂清装仕女布贴画。卧房内窗帘垂下红格子布窗帘,床却是传统旧式大床,檀木色的床背高高立起,雕镂着虬枝梅花。洗手间里用柚木色的马桶,旁边盛放洗涤液的瓶瓶罐罐却仍旧保留着明清式样。院子当中有一眼喷泉,汩汩冒突着水流,走下通往客房的回廊,看见一侧的墙壁上装饰着白底青墨色的瓷砖画,上面画着海船、西洋盾牌与龙纹的图样。

酒店进门的右手侧还有一个吧台,上面放着一台CD机,内间的墙壁上挂有各种水彩葡萄板画。吧台旁边有一张似乎直接从古董店里搬来的书报桌,桌上遍布的彩色地图、旅游简介和杂志都可以免费拿走。(在出关口也有类似的资料任人取阅,看到这里,也不得不感叹澳门旅游服务实在无微不至,那些可都是不惜工本全彩细印的。)

午间跟着一帮美食爱好者出行,首次品尝到了传说中的澳门菜。因为同去的都是阅历丰富,口味刁钻的“食客”,我只需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就不必为口福而操心。虽然没敢贸然询问,不过从挑选餐馆时的轻车熟路,到点菜胸有成竹,再加上品评时如数家珍的一番比较推荐来看,我怀疑Karen学生时代肯定多修了一门功课,就是把全澳门凡是小有名气的餐厅都一家不漏地光顾了一遍。

这样的导游简直千金难遇,夫复何求,你认为呢?

午餐的时候Karen向我们介绍了她在当地的同学,下午便由她带我们参观著名的“东方威尼斯人”酒店。

在澳门的街巷里弄穿行,总感到时光的步伐渐渐放缓,缓缓地仿佛不愿惊动那些老巷残院的陈年旧梦。但唯一例外就是赌场,赌场里交织的人山人海,四周回荡的嘈杂喧嚣总令人感到世界仿佛永远在日新月异、争分夺秒。澳门的赌场也多是一些豪气干云、璀璨富丽的场所,多数为城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譬如著名的MGM,雄踞一方,金色的外表形状如同三尊交错巨型骨牌,也算是直奔主题而去。而新葡京酒店又是另一番风味,那似火焰又像凤梨的特异外形,似乎是无论到哪儿行车走路都能看见的风景。赌场抑或酒店,在澳门这两个概念通常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去的“东方威尼斯人”在这当中最是极具特色。

“酒店”给人的感觉犹如一座梦幻的“城中之城”,上层仿佛取自异国他乡威尼斯恢宏的幻影,下层则是它蜿蜒的河流与两岸沉睡的梦境,只可惜比起真正的水城,毕竟多了几分斧凿痕迹。然而即使这样也有它独特的趣味。我们由西侧大门进入酒店内部,因为传说由这个方向进赌运最好,所以几乎大部分人都舍弃正入口奔“旁门左道”来了。门外排列着络绎不绝的免费穿梭巴士。建筑主体异常庞大,拿相机的我无论从哪个角度拍,取景框里也装不了它的四分之一,无奈之下只有拍细节。侧翼的塔楼,中部的回廊,人迹稀少的正门顶端镶嵌着古罗马的雕塑人像。恢宏的建筑通身覆盖着镂空的花纹,外墙排列着草花似的图案,顶上还镶着造型美观的大钟。

穿过如同树阴交错相连的入口,门廊边立有一尊塑像,为希腊罗马的牧人打扮。因我对赌博的传说知之甚少,不知是何方神灵,总之不是赌神便是财神。入口进去便来到了长廊大庭。世间有着那么多种类的豪华,然而我却从来未曾见过的场面:大厅展目望去一眼不到尽头,笼罩着金碧辉煌:天顶上垂下无数巨大枝形吊灯,洁白宛如象牙,灯光如同无数金丝从其中穿过,轻盈而并不显得繁拥。它们的存在只突显了四周的庞然与空旷。你身不由己地让自己脚步慢下来,款款走过那松软厚实的地毯,享受脚下的触觉。无数灯火映照下,地上几乎看不到影子,到处是一派的纸醉金迷。那精品店的橱窗和玻璃耸立在各处,又使得这种浓郁金灿带上透明感,仿若空气中的一切都在熠熠生辉。

长廊到了尽头,便来到一座更加宏大的厅堂,宽敞明亮而仿佛无边无际。金色的厅堂里密集而又秩序井然地摆满牌桌,沿墙还有成列老虎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赌场,也因为孤陋寡闻,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赌场。在这里可称得上人山人海,赌桌之间几乎看不到空隙。从衣着神色来看,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刚想偷拍几张天花板上的壁画(可惜是喷印),立刻有衣冠楚楚的侍者过来用英语提醒我们这里不允许拍照。这可以理解,即使在澳门这样赌博可以公开的场所,赌场多半还是带点隐私性的,万一不小心拍了不该拍的……惊动了什么黑白两道之类(当然是玩笑,据我看的电影里,真正“高人”们多半不在这里出没,多半私聚在密室里关起门来聚赌),后果难料……

离开赌场大厅,又是长廊浮华一望无尽。我们没有请导游,而是随着人流来到了酒店中央。抬头望去,缓缓映入眼帘的是层层耸入的天顶穹隆。在穹顶的正下方,厅堂中央伫立着一个精致得耀眼的星体仪,通体黄金色泽,基座雕成人鱼的形状。它复古神奇的外形和夺目的色泽,引得人们纷纷停驻留影。

走得久了,这幢建筑给我的最深印象并不是它的富丽堂皇,而是它的雄奇与别致。许多角落或许照搬了那数百年前设计师的用心?我觉得,对于一座建筑而言,当中所呈现出的匠心独运与别致创意远远比那千篇一律的豪奢更能令它流芳百世。在一座大厅当中,枝形吊灯上方贴顶的马赛克,镶嵌成宛如中世纪的图案。另一处厅堂的立柱上镶嵌的了一座粗犷的雕像,面容宛如古希腊酒神节戏剧面具,口中喷泉汩汩涌出。然而,来到这里的人,久而久之仍然注意到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建筑四面高处,围绕着主厅堂,整齐地镶嵌着圆形的镜子,使这儿的天空拥有了无形的纵深感。高高地望去,竟然有恍惚迷失的感觉,只觉得有无穷的空间缭绕在头顶,却不知何处是通往底端尽头的路。

更令得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四周到处一片眩目的金色,然而却无世间荣华时常在内心产生的抗拒感。这儿的灯光和色彩轻盈得如同空气一般。墙壁和天顶的装饰图案都是用着明亮清淡的色泽,例如粉红、浅绿和天蓝。Susan他们都是学美术出身,一致认为这种浅色的运用与庞大的殿堂相结合,可以消除掉同类建筑常见那种压抑。因此这里虽然一派灿烂辉煌,华丽中却带有无比的柔和与亲切。尽管这座建筑只不过是真实威尼斯的一道幻影。由此想起文艺复兴,想起真正的威尼斯,该是何等浮华迷醉,却又超越了世间寻常的富丽而最终永恒定格为艺术。

一路走来,随处都可以见到灯光璀璨之中林立的店铺,其中有很多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店。于是我们便开始笑谈赌场与奢侈品店永远是紧邻,难道方便消费洗钱?有许多店名只是听过,有的从没鼓起过勇气踏进去,有些只在照片上见过真货,然而现在都一目俱全了。其中尤其是Tiffany,大名如雷贯耳,赝品仿得天下皆知。我却这才第一次见到真店。想起赫本演过的那部影片,于是壮起胆子闯了进去,感到自己很像是去抢银行。店里服务果然如同赫本电影里的一样细致周到,虽然明知我们这伙十有八九是“舔橱窗”的(法语里称光看不买),但训练有素的店员不会像某些店里一样露骨地将你上三路下三路地打量后再抛个鄙视眼神,人家扫视一眼就明白你是什么人却仍然(至少表面上)彬彬有礼。再看那些真品,不由得感叹,奢侈品的特质就是将白银当作白金来卖。当然,出于对其服务的好感,心想一辈子若有机会,至少惠顾一次吧。其实即使是大部分美国人,一生中在这里买的唯一东西也就是那个大家都知道干什么用的钻戒了。

跟着人群闲逛,不知怎么就来到了酒店正门,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这里虽然建造得气派雄伟,美轮美奂,却少有人问津。门外广袤的蓝天映衬着雕花的玫瑰红外壁,孤单的尖顶塔楼,以及罗马广场式门廊,顶上站着一个持矛的拉丁武士。四周人迹罕至,只是门廊附近有一对新人特意穿着礼服在这里拍照,旁边围绕着他们的亲友,才为这里的寂静增添了生气。百忙之中乘乱糊里糊涂地照了一通之后,我们便跟着其他人下行,去体验另一种更加纯粹的威尼斯印象。

酒店地下有一条小河,正是仿照了欧洲水城中千古绝唱的河流。沿河建起小镇,小桥流水,总是令人蓦然地想起叹息桥,想到远隔千里之外,这座仿桥的原型曾经出现在拜伦的诗行之中。河上有船夫唱歌,撑着“刚朵拉”形状的船只往来,也是仿照威尼斯古城风俗而呈现的景观。蔚蓝的人造天幕下,到处都仿佛是陷落在傍晚里的灯火。天空看上去不太真实,映衬着路灯光,却也显出几分悠扬的美感。街上有人扮成小丑,拉着小提琴,在人群中穿梭。乐声悠扬,听着几乎要掉下泪来。

城镇底下各处也都是些橱窗与商店。我和Susan去过一间面具收藏店,里面是五光十色的化妆舞会专用面具,手工精制,价格不菲,禁止摄影。这种面具只遮住双眼,半露出面容,为昔日舞会上出现的陌生人遮掩着神秘,想起当年在那熏风美酒琴声处处闻的夜里,若不是有化妆舞会这一习俗,罗密欧能够接近仇家的朱丽叶才是奇迹。那些面具也是行行色色的:华丽的天堂鸟,凶恶的鬼怪,还有戏谑人生、内心隐藏忧伤的丑角,便又是典型文艺复兴的风味了。(可惜价格不菲,可惜不能摄影。)

既然想到了威尼斯,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就自然而然联想到莎士比亚。暗自思忖,许多年前英国老百姓心中意大利必定是个充满了浪漫与传奇的地方,否则莎士比亚的众多戏剧不会频繁地将这个地方作为舞台。想起晚间即将上演的那部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背景也恰好发生在意大利。

傍晚时分,从酒店出来,太阳已经西斜。黄昏时的城市令人格外驻足良久,看着夕阳的阴影从残落中沉下去,心头总是升起莫名的惆怅。我们在繁华的闹市附近徘徊,从山顶的古老教堂,再到山下的陈年旧巷,再漫步到路旁的庙宇和酒庄。沿街看见三五成群溜滑板的小孩,肤色杂处,相互间用英文呼朋引伴,从我们身旁飞速疾驰过去,于是再度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混血的背景,还有那隐藏其后漫长的时光。

同行的Karen和Theorn介绍我们去一家小有名气的葡萄酒专卖店,于是陪同着走马观花了一遭。平素一贯不甚讲究吃喝,所以身边的朋友虽然大多是美食爱好者,可我夹在他们之中却俨然像个特例,时常对于周围人推荐的一些特别需要细品的美味无动于衷,吃下口中也尝不出个所以然来,自觉白白暴殄了天物,所以只有陪他们欣赏标签的份,不过看到最后也不禁怦然心动,指望到超市里寻找葡国产的葡萄酒带一两瓶回去作为特产。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也作为这次游览的主题,便是晚上就要开演的戏。

用过晚饭,坐车回到海的另一端,途中经过海上大桥的时候,漫天堆积着粉红色与暗蓝色的层云,夜色中波涛滚滚,对岸则是一片灯火辉煌。风从窗口灌进来,绵绵的仿佛吹动了内心,心灵深处仿佛产生了错觉,觉得自己是在夜里误闯了很久以前的时代,觉得那灯光像酒一般荡漾着,夜色熏人。水面偶有露出星星点点的小洲,布满了树丛,淹没在波涛里。我们将要去往的那片街道和城市,都是建立填海造出的陆地上。

演出在澳门文化中心开场,没看之前我就知道剧情,而据文化中心的宣传单上称,这是一幕“四维”戏剧。所以好奇,用传说中“四维”的方式该怎样演绎。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名篇,其中有着阴谋、背叛和宽恕,有王子公主精灵法师巫婆,有爱情,有魔幻神话和传说,还有大量的运用魔法场面(估计就是四维的卖点)。至于语言也就不用说了,如诗入画,悠扬婉转。我所记得最出名的一句就是“他的一切并没有消逝,只是经历了海的变幻,已变得丰富而神奇。”

这是英国诗人雪莱乘船出海遇风暴溺水之后,妻子和朋友为其拟的墓志铭。这些掌故,学文学史的也都耳熟能详了。只是突然想来,在那个故事里,暴风雨、离群傲世,生命、友谊与爱情这些元素竟然惊人地暗合。

戏终于开演了,幕布徐徐拉开的那一刻也许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观众眼前呈现出海边洞窟的礁岸,主演废黜公爵的那人气势也相当足。舞台上的“四维”其实就是动态全息影子,用来做特效,以及虚拟的主角。登场的大概有十来号人,真正的演员不过四个,其余全是虚拟的人影。然而张嘴后听的竟然是法语,不得不叫人有点失望。舞台中央上方有一个屏幕,出现的是英文和葡文字幕。两边墙上则打出中文字幕,翻译极其糟糕,诗意全无!然而又不得不看它的,莎士比亚笔下角色长篇大论又多,所以大段大段的字幕看下来,舞台上演什么就基本看不到了。

然而我还是很郁闷演女主角的演员。米兰德公主堪称莎士比亚笔下最温柔的女主角,一向厌恶故作温柔的女生,但对米兰德这类天真又天成的温柔是没抵抗力的,因此看原著的时候印象尤为亲切。然而,舞台上演公主的开头让我以为是个男的!因为以前看过土生土长最地道的莎士比亚剧都是男扮女装,后来看着好像是个女的,身材壮硕,动作极其粗犷有力,成天拎个裙子满舞台撒跑,看的我都要背过气去了。对王子也全无印象,基本原著里就是个看到美女就可以忘记人间疾苦,第二眼便能放言求婚的角色,典型的“王子”。

而在演出过程中,最令我看到考验演技的功夫,就是演精灵的和演侏儒的居然是同一个人!但演出时,工作人员在切换荧幕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所以许多人都没看出来。因为我是提前剧透过的,后来终于弄明白了,不禁暗暗叫绝。看完后最大的感想是,主演米兰前王最好。开头痛陈家史的时候,虽说滔滔不绝的是用法语,看着也让人心痛落泪,可惜,王子公主也有这等功底便好。

套用一句俗语“美好的时光总是易逝”,散场走出戏院时,听到周围人们的交流,大部分在说英文,少数听得懂法语的看得眉飞色舞,看得懂英文的也兴趣盎然,唯独看经过糟蹋了的中文的我等,不明就里一头雾水。突然感到朱生豪堪称文学兼翻译大师,功德无量,不对比还真不知道。

在路上,我们到超市各买了一瓶葡国红酒。回到旅馆,就坐在厅堂里对饮,一边相互聊天,交换感受。终于对品酒有了一点概念,可是买到的酒却经不起品评。一支支喝下去都是涩,只是比较谁比谁更涩或稍微不涩的问题。接近午夜,就快喝得天荒地老的我们终于回房去为第二天做准备了。房间里供应旅客的东西一应俱全,我和SUSAN胡乱梳洗一番,吹干了头发,倒头就睡着了。

隔日约定11店见面,结果8点就醒,虽然在家经常懒觉睡得不辨天日,出到外面便觉得时光宝贵。磨蹭了一番,9点多钟终于把行李都收拾好(因为中午就要交房),却已经误了早餐时间,幸好宾馆还有一项独特服务就是每个房间送一只自烤的曲奇饼,于是一股脑儿都塞进了肚子,终于有了一丝元气。虽然已经跟着Karen吃了一天,逛遍各种小吃店,可是澳门的美食仍然令像我这样的家伙也难以忘怀,那燕窝蛋挞、蜂蜜桂花茶、椰汁鸡和蟹黄粥,都是令人回味再三啊!

后来想到,尽管我们去了两天一夜,可是那张可怜巴巴的行程表如果叫一个旅行社的人看见了,说不定会遭到讪笑。因为我们两天一夜真正逛过的地方只有那个“大三巴”牌坊。如果连那儿都没去,地球人都要笑了。至于其他地方,我想我们到过的地方连某些参加“澳门一日游”的旅客都不如。然而自助游的好处就是给人完全的自由,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在哪儿吃就在哪儿吃,想闲逛也没问题,相比起某些旅游退化得只剩下追逐景点、照相和购物来说,究竟谁能够夸耀自己到过澳门呢?仅凭走马观花和在景点照一两张相,而毫无值得珍藏的回忆,那就是自己走过一个地方的见证吗?

至少这次旅行给了我一个不同以往的机遇。

旅游的真谛大概在于了解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不是那几个为人所知的地方吧。

现在想想,去那么一趟,能够带走的,也只有这些东西。带不走的,永远是回忆。

旅行远未结束……

阅读全文
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

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

作者黄兴文笔非常不错,不只是《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这本书,其他的书构思也非常不错,强烈推荐!

作者:黄兴类别:都市

小说详情

相关文章

最新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新概念作文十七年获奖者精华范本.散文卷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